微信儲值 文|凝妈悟语 幼儿园的孩子会出现抢玩具的情况,通常是两个孩子互不相让,是教孩子松手还是紧紧抓牢呢?常听人说,孩子松手代表妥协,抓牢代表强势不被欺负。但如果一味让孩子抓牢,也并非是好办法。 4岁的二宝放学回家,发现他右手手掌的侧面有个伤口,还是新鲜的。问他是怎么回事,他说“是和同学夺一条线,他的手被划到了。” 看到二宝受伤,我心里也不是滋味,问他具体情况时,他哭着不想说。 第二天,等他情绪好转,我再次试探着询问,了解了大概的原因。他和同学同时发现了一根线,都想玩,他们同时拿起线抢夺起来。在抢夺的过程中,线从二宝手中划过去,同学拿走了线,二宝的手上留下了伤口。 我很想告诉二宝“以后抢东西的时候要松手”,但感觉这样说也不妥当,万一二宝养成松手的习惯,被人当软柿子捏怎么办? 看到一个朋友说的案例,一个妈妈告诉上幼儿园的孩子:如果有人抢你的玩具,你立马松手给他就好了。 朋友发现那个孩子性格很内向,考虑到可能和母亲的教育方式有关系。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,没有别的办法,那以后遇到校园霸凌怎么办?难道也是退? 一味退让的孩子确实很容易被欺负!容易惯坏喜欢抢东西的孩子。 还有一个妈妈说,她的女儿常常和一个小姐姐玩,小姐姐喜欢女儿的玩具,去抢。妈妈担心女儿年龄小,抢不过姐姐,就教女儿松手。结果小姐姐蹬鼻子上脸,每次都来抢女儿的玩具。 所以,不能简单告诉孩子“松手”就万事大吉,还要让孩子看上去不好欺负。 但是,我们考虑孩子性格的时候,却往往忽视了孩子会受伤这一个问题。也不能让孩子紧紧抓牢玩具,万一玩具有对孩子造成伤害的风险呢?比如线、纸张、剪刀等等,抓牢就很容易受伤。 再或者,对方孩子力气更多,孩子抢不过,反而会被拽倒在地,还可能被施加暴力。 松手不行,抓牢也不好,到底怎么办?还真是让人发愁的事情。查了很多资料,想了一些方法,我又采用了另一套教育方法。教孩子3个方法,这样可以保证孩子性格健康发展,又不至于受到伤害。 第一,确定玩具的归属 玩具分为私人和公有两类,归属不同,处理方式也不相同。 如果是自己私人的玩具,要学会捍卫自己的权益,不允许别人抢玩具。如果对方好好商量,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分享。当然,我们要鼓励分享,分享让人快乐。 如果是公有的玩具,要有“轮流”玩的意识。坚持这样的原则: 谁先看到谁玩。同时看到,两个人“包袱剪子锤”,确定玩的顺序,和平解决问题,而不是靠武力去抢夺。正在玩的玩具,不允许被抢,也不去抢别人手里的玩具。 第二,以保护好自己为原则 如果遇到被抢玩具的情况,最重要的是先要保护好自己。可以判断两种情况,确定是松手还是抓牢。 一是看物品的安全性。 孩子并不知道哪些物品看似安全,实则有风险,我们可以给孩子罗列一下,让他做到心中有数。 像比较细的线、A4纸、剪刀、直尺、有尖头的铅笔等,这些都有潜在危险,如果有人抢,就直接松手。 风筝线伤人的事情,大家应该听说过。有消防员做过实验,很细的风筝线,能切萝卜、切黄瓜、切苹果、切鸡胸肉,了解真相就知道一根线的威力不可小觑。 儿子小时候和一个同学夺直尺玩,手受伤了,疼了两天多。 二是看对方的实力。 如果对方比自己年龄小,孩子的玩具不容易被抢走,抓牢也可以。但是如果对方比自己更强壮,胜算很小,与其挣扎不如放弃。一旦被拽倒,玩具没保护好,自己还容易受伤,得不偿失。 二宝和同学抢夺一根线,结果线没拿到,手还受伤了,一说起这件事,他就难受。 第三,让对方认识到自己不好欺负 如果玩具很安全,对方的实力和自己相当,可以坚持保护好自己的玩具。采用躲闪、或者抱住的方式,让对方无从下手。 如果出于安全考虑,自己松手,用眼睛紧紧盯着对方,大声宣告自己的主权“这是我的玩具”“这是我先拿到的”“你不能抢”,在气势上震慑对方,也让其他同学和老师听到,能帮自己主持公道。 这样,不管是松手还是紧紧抓牢自己的玩具,都让对方看出自己不好惹,即使侥幸得逞欺负人一次,也不会无休止的欺负孩子。 写在最后:孩子之间抢玩具的情况时有发生,但我们可能只是把关注点放在是不是要抢回来,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安全。 相对于物质损失,孩子的身体安全才是第一位的,我们需要再考虑得周密一些。怎么才能保护好孩子的身体,还要兼顾其性格,确实值得探讨。 从二宝的手受伤的经历,我才体会到这一点,希望这点小小的提醒,能对你有所帮助。 我是@凝妈悟语两男孩妈妈,10多年育儿经验陪孩子阅读、英语启蒙、科学启蒙分享育儿感悟、落地育儿干货欢迎关注,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洮北资讯网
2025-05-01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请发表评论